其實RAW檔就如同傳統領域的原始底片一般,是感測元件(CCD/CMOS)捕捉光的訊號之原始紀錄.拍攝 RAW 檔可以得到相當多的後製便利及彈性.例如:色溫的控制-對於 RAW 檔而言,色溫只是一個設定,在 RAW 程式中,可以很輕易地指定色溫,得到符合實際情況的結果。但如果當初是以JPEG/TIFF記錄的話,色彩平衡的校正不一定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,而且,在調整JPEG/TIFF的過程中,也有可能造成局部的色彩偏離.過曝時細節的回復-對於許多 RAW格式,在特定的過曝情況下,仍然可以記錄到影像的細節.RAW 的編修常是一個 12Bits / 16 Bits 環境下的編修,比一般的影像處理軟體 8Bits環境的編修,保存了更多的細節.RAW 的編修常是透過「設定」的概念來作業,原始的RAW檔部份並不會改變,所以一個 RAW 的編修是一個「無失真」式的編修,在編修的過程中,並不會損失影像的細節,相反用jpeg來編修則損失很多影像的細節.